石景艺术与园林造景的完美融合
点石成景宛如画,婀娜多姿的山石叠置于园林之中,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风格。石峰轮廓跌宕、参
差、变化,姿态玲珑奇特,立之可观,卧之可赏,可使人犹如步入丘壑,神游名山。
一、叠石造景妙趣横生
布石于庭院,或随势而置,或在小径尽头,或在空旷之处,或在交叉路口,或在嘉树之下,或在狭湖岸
边,既不能求其线条整齐划一,也不能简单地平衡对称,而是要求高低错落,自由多变。这如同中国的书
法、篆刻、绘画等艺术的创作一样,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则风骨刚健;有的用石数块,高低曲折地构置
,犹如危崖直下数十丈,岩壁苍苔,古树根盘,又有悬瀑飞注,极富自然情趣。
不同的石种置于园林,又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雪石构于小溪之中,则如同冰山,雪融汇集
成流,翻腾呼啸,飞泻入涧,其势颇为壮观。造园设计者为了表现春天的意境,常用修竹千竿和仿佛似茁
壮竹笋的石笋配置在一起,青竹虽直,但低弯的尖梢使石笋藏其身而露其头,产生虚实的变化,以此表达
春意。如再植以四季常青的桂花,则给人以青春常在的感觉。夏天的意境则多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构
成深涧绝谷,峭壁危峰,山脚清流环绕,山顶秀木繁荫,涧谷幽邃,蟠根垂蔓等清意幽深的意境。秋山则
常用黄石来创作其峰的峻峭之势,悬崖的危险之状,遥岭远岫层叠、拔地数仞、山石耸立、气势磅礴的
意境。冬景则多用色泽洁白、石体圆浑的雪石,叠置于墙的北侧,产生积雪末化的园林艺术效果。
选择石峰形体要注意凹与凸、透与实、绉与平、高与低等。玲珑、透彻的山石,浑厚自然,容易构
成古朴清旷、逶曲宛转、妙极自然的特点,再配以得体的树木,使得山石既有绿意又有情趣。
叠石造景时要讲究透、漏、瘦、皱、清丑顽拙等特点,有助于造园意境的形成。所谓“透者,也即
是玲珑多孔,外形轮廓多姿。”瘦者,瘦中寓秀。皱者,外形起伏不平,明暗多变化,富有美好的节奏感
。漏则是石峰上下左右窍窍相通,有路可循。清丑顽拙的石峰则颇具气势,能创造出苍劲古朴的意境,
引人遐想。苍古的假山石景,上面突然抽出几根枝条,显得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园林中的山石,经过园艺家独具匠心,巧妙叠置,在咫尺空间中也能表现出名山大川的奇、幽、险
、秀、雄的艺术效果。这正是“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二、水石相错 意态清逸
石峰用于园林艺术中,由于寓意深刻,所以常成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苏州留园中,从辑峰轩向东去,
进入以鸳鸯厅为主要建筑的一组院落,该处院落的形式主要是为了衬托与突出冠云峰。总体布局以冠
云峰为主景,旁立瑞云峰,冠云峰之北为冠云楼,作为屏障,两侧西为曲廊,东为冠云亭,另有贮云庵、冠
云台等建筑,南望鸳鸯厅,四周的建筑皆拱围冠云、瑞云,以此达到园内突出与眩耀冠云峰的目的。游
人漫步曲廊之中,或于鸳鸯厅内北望时,但见湖石山峰高耸奇特,玲珑透皱,几叶芭蕉和数株翠竹扶疏相
接,冠云峰前一池清水,倒影着冠云峰,无形之中把冠云峰大大地增高。游人于峰前南望鸳鸯厅,隔沼成
为极好的对景,既呼应又协调。当人们在冠云台静坐观赏时,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光影效果的不同,
宛如一幅多变的画面,成为江南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峰石美景。
园林艺术中常利用地形,叠造假山、石峰、石壁或置少数湖石、黄石等,土石结合,将空间分割有
致而取得有层次、有变化、有穿插的美好园林艺术效果。当然,如何才能使得园林中叠石达到岩壑幽
胜宛若天成,在咫尺园林空间内山无止境、水无尽意山容水色、绵延不尽、富有天然之趣,要求园艺家
必须把握自然山水的形貌特征,山水构成的规律。
四、结语
“点石多采用散点或聚点,做到有疏有密,前后错落,左右呼应,方能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如在
粉墙前宜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
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嘉树之下宜点以玲珑湖石或顽石,达到花树数品,松伯苍翠,放怀适情,
游心玩思的境界,并以石衬托出树姿的优美。在梅边点石则宜古,松下点石则宜拙,竹旁点石则宜顽或
瘦,方能达到园林艺术的效果。在河流溪涧,或林下、花径,或山脚、山坡,或池畔、水际,散点数石,若
断若续,或横卧或直立,或半含土中,看起来便觉得石如有根,天生一般。石与池水参差布置于书房,给
人以清淡;脱俗、典雅宁静的精神感受。花木、山石散置于厅堂,可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引来山水画
意,达到不出宅门,坐观静赏,坐穷泉壑的美好境界。
园艺家也常依据地形的倾斜坡度,因势就势、巧妙布局,造就出雄奇、峭拔、幽深、平远,或深涧
绝谷、峭壁危傍等丰富的园林艺术境界,并依自然之美借自然山水的神韵,通过艺术的加工,创造诗情
画意之境,使之形神兼备,把人为景物与自然景色和谐地统一,有机地联系,巧妙地运用山石于园林中,
以此创造园林艺术的更高境界。
英德市良好园林奇石场,地址:广东省英德市英坑公路口旁,联系电话:15119977709 陈工
|